根據《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到2020年,全國范圍內將基本實現車用乙醇汽油全覆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助理、研究員郭焦鋒表示,乙醇汽油和傳統化石汽油沒有區別。不同之處就在于,乙醇汽油可以降低汽車尾氣中污染物的排放量。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等十五部門2018年聯合印發的《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實現車用乙醇汽油全覆蓋。
所謂乙醇汽油,就是將乙醇汽油和傳統化石汽油按1:9的比例進行調和而成的汽油。化石汽油從煉油廠開采出來后,需要加入調和劑進行調和,在達到國家規定的各項指標后才被運到加油站出售,乙醇汽油的加入就相當于換了一種調和劑,郭焦鋒指出,乙醇汽油在制作過程中幾乎沒有額外的成本,所以售價與傳統汽油一樣;在安全性、動力性等方面,乙醇汽油和傳統化石汽油沒有區別。不同之處就在于,乙醇汽油可以降低汽車尾氣中污染物的排放量。
對于中國這樣一個目前擁有約2億輛機動車的機動車大國而言,如果通過乙醇汽油減少10%的化石汽油,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緩解汽油排放對大氣造成的污染,郭焦鋒說。同時,針對屢禁不止的秸稈焚燒導致空氣污染的問題,第二代纖維素燃料乙醇則可變危為機。中國是秸稈產生的大國,中國每年產生9億多噸的秸稈、利用四分之一生產纖維素乙醇則可生產2億多噸。
長期以來,我國能源結構中化石能源比重偏高,煤炭消費比重高達66%,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5.8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所占比重僅為9.8%。根據中國工程院《2030-2050年中長期能源發展戰略研究》保守預測,中國石油需求量到2030年將超過6億噸,對外依存度有可能突破70%。
清華大學車用能源研究中心常世彥博士曾表示,綜合考慮原油儲量和開采進度等,我國未來本地原油開采量將維持在2億噸左右的水平,其他都需依靠進口。能源供應與需求巨大的落差為替代燃料、尤其是生物燃料乙醇提供了發展機遇。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曾表示,我國目前是全球汽車需求量最大的國家,將來我們對汽車的需求量還會繼續增加,如果不推廣乙醇汽油,未來的環境將面臨更大挑戰。
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乙醇汽油最直接的影響是緩解大氣污染問題,而如果追溯乙醇汽油產生的源頭可以發現,其生產環節還將為農民帶來紅利。
郭焦鋒指出,將人畜不能食用的陳舊糧生產成乙醇汽油,可以緩解糧食壓庫和浪費的問題。對農民而言,在某種程度上,乙醇汽油的推廣是轉化超期超量玉米的很好的途徑。
郭焦鋒指出,把過去既占庫存又容易變質的玉米等農產品制成乙醇汽油,形成了良性周轉機制,為糧食收儲體制改革找到了新的商業模式。而在保證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的同時,在新開墾的土地上種植生物質燃料,可形成從糧食到生物質燃料的產業,增加農民創收渠道。
上一章: